幂次法则指的是事物的发展,其规模与次数成反比,规模越大,次数越少。
幂次法则也叫“80-20法则”,由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多·帕累托在1906年提出,他认为:在任何一组东西中,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,约20%,其余80%尽管是多数,却是次要的。 幂次法则指的是事物的发展,其规模与次数成反比,规模越大,次数越少。
幂次法则是什么意思-什么是幂次法则,通俗一点的解释?
幂次法则是指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,许多现象的分布往往呈现出幂次分布(也称为幂律分布),其特点是在较小的数值范围内,数据的比例较大,而随着数值的逐渐增大,数据的比例快速下降,呈现出一个长尾的分布特征。
通俗来说,幂次法则是指在许多领域中,一小部分现象会占据大部分的比例,而大部分现象则只占据极小的比例。举个例子,比如在社交媒体上,少数用户的粉丝数量非常巨大,而大部分用户的粉丝数量则很少。在科学研究中,只有极少数科学家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,而大部分科学家则只取得了少量的成就。
幂次法则的应用十分广泛,比如在网络科学、社会学、经济学、生态学、地理学等领域,都有着广泛的应用。认识和应用幂次法则,有助于深入理解和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规律。
幂次法则是什么意思-幂次法则的意思?
幂次法则指的是事物的发展,其规模与次数成反比,规模越大,次数越少。
个体的规模和其名次之间存在着幂次方的反比关系。
R(x) = axb。
其中,x为规模(如:人口、成绩、营业额…),R(x)为其名次(第1名的规模最大),a为系数,b为幂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