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目录:
|
如何转诊
最佳答案:
一般来说,转诊的流程:
# 了解转诊政策与规定
患者和家属要先了解所在地区的转诊政策,不同地区、不同医保类型的转诊政策有差异,比如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转诊规定可能不同。可以咨询当地医保办或医疗机构来获取准确信息。
# 选择目标医院
根据病情需要选择合适的目标医院,需要考虑医院的专科优势是否能满足患者治疗需求,比如心脏病患者选择心血管科强的医院;了解医生资质,确保有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诊治;考察医疗设备是否先进齐全,能否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;还需考虑医院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性,方便患者前往。
# 办理转诊手续
1. 联系原就诊医院:患者或家属向原就诊医院说明转诊意愿和理由,如当地医院无法提供所需的特殊治疗手段等,医院会根据实际情况和转诊政策决定是否同意。
2. 填写转诊申请表:若原就诊医院同意,需填写《转诊申请表》,并附上诊断证明、检查报告等相关病历资料,以便目标医院了解病情。
3. 提交申请并等待审批:将填好的申请表及资料提交给原就诊医院的医保办或相关部门审批,审批时间一般3-7个工作日。
4. 获取转诊证明:审批通过后,凭《转诊申请表》到原就诊医院领取《转诊证明》,这是转诊的关键凭证。
# 前往目标医院接受治疗
1. 携带相关材料:前往目标医院前,携带好《转诊证明》、身份证、医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等,用于入院登记和医保报销。
2. 办理入院手续:到达目标医院后,前往住院部或门诊楼办理入院,主动出示《转诊证明》证明转诊身份。
3. 接受治疗:完成入院后,患者接受目标医院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,要遵医嘱进行各项活动。
小门诊怎么做大~?
现在,少数医生缺乏起码的责任感,正是由于部分医生的不负责,导致了现在病人不信任医生、不信任医院。患者‘非理性就医’,在一定程度上正是这种不信任的直接体现。”不管是普通门诊还是专家门诊,医生对每一位患者都应该首先进行“视、触、扣、听”这样最基本的检查,现在能做到这一点的医生却不多。
在协和医院肾内科坐专家门诊朱忠华接诊了一名自述腰背痛的患者,通过“视、触、扣、听”,发现其患有自发性气胸,经X光证实右肺压缩70%,随时会有生命危险。
他说,如果接诊的医生不负责,首先要患者尿检、然后做一个肾脏B超,而这两项结果都不会有异常,病人很可能就被误诊了,而这种误诊则是致命的。
朱忠华痛惜地说,过去病人很尊敬医生,医生是白衣天使,是救死扶伤、人道主义精神的代名词,而现在,医生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褪色了。
他表示,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,需要用仁心、耐心、爱心和专业技术来对待每一位病人,为病人解决病痛,省卫生厅将进一步加强医德建设,增强医生的职业责任感,在医患之间重建互信,增强群众就医安全感,形成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。
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质
在门诊设置上做大专家门诊,不少医院负责人认为这是在满足市场的需求。朱忠华说,作为非营利性质的医疗机构,大医院应该更多地体现公益性质,而不能像其他企业那样以营利为目的,完全走市场化的道路。
对于专家门诊“热”,朱忠华认为,医院要看到这种市场需求的背后,老百姓的真实需求是什么,要切实保证普通门诊的医疗质量,给予患者充分的知情权和选择权,方便患者就医,同时通过合理的分诊和转诊,提供高质量服务,科学引导病人理性就医。
现在大多数医院在实行科室成本核算,医生的收入直接与科室收益挂钩。朱忠华说,在收入与利益挂上钩后,医生在接诊病人时,心里想的不再只是病人,还要盘算这个药能有多少提成,开个检查能拿多少回扣。
朱忠华认为,这样长期下去必然会削弱医院的公益性质,也会影响门诊的质量,降低百姓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度。
他表示,要从各方面规范医院的管理,切断与利益直接挂钩的链条,让医生回归看病的本职,同时加强监督和处罚力度,使医疗行业健康、可持续发展。
合理配置社会医疗资源
在国外,普通疾病和慢性病并不需要进医院,社区门诊就能保障市民的基本医疗需求,大医院主要治疗急诊和重症患者。
朱忠华认为,引导患者理性就医,医院要全面提高服务质量,全社会的医疗资源也需要进一步整合。
目前,全国80%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,其中的30%又集中在大医院,而社区医疗机构的资源十分有限,患者无论大病小病都还是挤大医院。
朱忠华说,大力发展社区医疗,通过建立家庭健康档案,让社区医生进入家庭,指导群众的日常保健、防病、治病,这样可以在源头上实现医疗服务的合理分层,使有限的医疗资源效益最大化。
他表示,我省将通过“抓两头带中间”来实现全社会的医疗资源配置。首先,大医院保持其解决大病和科教研的基本定位,然后通过科学引导,平衡和优化医疗资源,增强基层医院的实力,形成小病在社区、大病进医院的有序流动,而中等规模的医疗机构则着重发展专科特色。
最主要的是专家门诊和发展专科特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