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松打虎赏析 1000字以内(武松打虎原文及赏析)

本文目录:

武松打虎赏析 1000字以内

 最佳答案:

      # 情节设置

      “武松打虎”情节紧张刺激、扣人心弦。武松在“三碗不过冈”酒家连饮十八碗酒,不顾店家劝阻执意过冈,为打虎做了充分铺垫。当他在冈上遭遇老虎时,先是哨棒打在树上折断,让人为他捏一把汗,随后武松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,将情节推向高潮,最后打死老虎,使故事有了一个震撼的结局。整个情节跌宕起伏,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,吸引着读者的目光,让人欲罢不能。

      # 人物塑造

      - 勇猛无畏:武松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,面对凶猛的老虎毫无惧色,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。在与老虎搏斗时,他临危不惧,奋起反抗,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战胜了老虎,尽显英雄本色。

      - 豪爽倔强:武松在酒肆中,不听店家劝告,执意要喝十八碗酒,体现了他的豪爽。而在得知景阳冈有虎后,因怕被店家耻笑,不愿回头,又凸显了他的倔强。

      - 机智敏捷:老虎扑、掀、剪的攻击,武松巧妙地三次闪避,消耗了老虎的体力,转守为攻,找准时机骑上虎背,将老虎制服,展现出他的机智和敏捷。

      # 环境描写

      文中对景阳冈的环境描写简洁而有力,“这轮红日,厌厌地相傍下山”,渲染出一种阴森、恐怖的氛围,让读者感受到武松所处环境的危险,也为老虎的出现做了铺垫。破败的山神庙、刮去皮的大树上的警示文字等,都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紧张感。

      # 写作手法

      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,如“闪”“躲”“揪”“按”“踢”“打”等一系列动词,生动地描绘出武松与老虎搏斗的精彩场面,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。还运用了衬托的手法,通过店家对老虎凶猛的描述,以及武松看到榜文后的心理变化,衬托出武松的英勇无畏。

      “武松打虎”是《水浒传》中极具魅力的经典片段,以其精彩的情节、鲜明的人物形象、生动的描写,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,展现了作者施耐庵高超的写作技艺。

武松打虎赏析 1000字以内

景阳冈武松打虎赏析

        “景阳冈武松打虎”这一段因其描写极为精彩而流传甚广,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故事。

        具体赏析内容:

        1、战斗开场就“发起一阵狂风”,然后从乱树后一声响,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,以风写虎,以声写虎,可以看出,这是一只猛虎,真是兽中之王。接下来那虎“一按”、“一扑”,一招不中,接着“掀将起来”,又是如何“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”。

        2、面对猛虎的“扑”、“掀”、“剪”,武松只是退避,一连三闪,并无英雄行为。然而这三闪却显出武松的机智与敏捷,老虎三着不中,“气性先自没了一半”。于是武松开始转守为攻,用大棒尽平生之力打去。此处设一个悬念,武松用力过猛,打折哨棒,心下一惊,“只一跳,却跳了十步远”,却正好得以“就势”按住扑来的老虎。

        3、武松哪里肯放半点松,“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,偷出右手来,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,尽平生之力,只顾打。” 一段描述,把人虎相搏的场面写得神采飞动,跃然纸上。

武松打虎原文及赏析

      《景阳冈武松打虎》选自于《水浒传》,《水浒传》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。下面整理了原文及赏析,供大家参考。

      武松打虎原文

      武松乘着酒兴,只管走上冈子来。走不到半里多路,见一个败落的山神庙。行到庙前,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,武松住了脚读时,上面写道:

      阳谷县示:为这景阳冈上新有一只大虫,近来伤害人命,见今杖限各乡里正并猎户人等,打捕未获。如有过往客商人等,可于巳、午、未三个时辰,结伴过冈。其余时分及单身客人,白日不许过冈,恐被伤害性命不便。各宜知悉。

      武松读了印信榜文,方知端的有虎。欲待转身再回酒店里来,寻思道:“我回去时,须吃他耻笑,不是好汉,难以转去。”存想了一回,说道:“怕甚么!且只顾上去,看怎地!”武松正走,看看酒涌上来,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,将梢棒绾在肋下,一步步上那冈子来。回头看这日色时,渐渐地坠下去了。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,日短夜长,容易得晚。武松自言自说道:“那得甚么大虫!人自怕了,不敢上山。”

      武松走了一阵,酒力发作,焦热起来,一只手提着梢棒,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,踉踉跄跄,直奔乱树林来。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,把那梢棒倚在一边,放翻身体,却待要睡,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。那一阵风过处,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,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。

      武松见了,叫声:“呵呀!”从青石上翻将下来,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,闪在青石边。那个大虫又饥又渴,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,和身望上一扑,从半空里撺将下来。武松被那一惊,酒都做冷汗出了。说时迟,那时快,武松见大虫扑来,只一闪,闪在大虫背后。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,便把前爪搭在地下,把腰胯一掀,掀将起来。武松只一闪,闪在一边。大虫见掀他不着,吼一声,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,震得那山冈也动;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,只一剪,武松却又闪在一边。原来那大虫拿人,只是一扑,一掀,一剪,三般提不着时,气性先自没了一半。那大虫又剪不着,再吼了一声,一兜兜将回来。

      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,双手轮起梢棒,尽平生气力,只一棒,从半空劈将下来。只听得一声响,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。定睛看时,一棒劈不着大虫。原来慌了,正打在枯树上,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,只拿得一半在手里。那大虫咆哮,性发起来,翻身又只一扑,扑将来。武松又只一跳,却退了十步远,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。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,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月荅地揪住,一按按将下来。那只大虫急要挣扎,被武松尽气力纳定,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?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、眼睛里,只顾乱踢。那大虫咆哮起来,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,做了一个土坑。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。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。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,偷出右手来,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,尽平生之力,只顾打。打得五七十拳,那大虫眼里、口里、鼻子里、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,更动弹不得,只剩口里兀自气喘。武松放了手,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,拿在手里;只怕大虫不死,把棒橛又打了一回。那大虫气都没了。武松再寻思道:“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。”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,哪里提得动!原来使尽了气力,手脚都酥软了,动掸不得。

      赏析

      战斗开场就“发起一阵狂风”,然后从乱树后一声响,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,以风写虎,以声写虎,可以看出,这是一只猛虎,真是兽中之王。接下来那虎“一按”、“一扑”,一招不中,接着“掀将起来”,又是如何“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”。面对猛虎的“扑”、“掀”、“剪”,武松只是退避,一连三闪,并无英雄行为。然而这三闪却显出武松的机智与敏捷,老虎三着不中,“气性先自没了一半”。于是武松开始转守为攻,用大棒尽平生之力打去。此处设一个悬念,武松用力过猛,打折哨棒,心下一惊,“只一跳,却跳了十步远”,却正好得以“就势”按住扑来的老虎。武松哪里肯放半点松,“把脚望大虫面门上,眼睛里,只顾乱踢。”“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,偷出右手来,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,尽平生之力,只顾打。”“只怕大虫不死,把棒橛又打了一回。”“眼见气都没了,方才丢了棒。”

      一段描述,把人虎相搏的场面写得神采飞动,跃然纸上。我们从这里能看到武松的勇敢果断,但也能看出其性格残忍的一面。这也为后来杀嫂祭兄,血溅鸳鸯楼,埋下了伏笔。
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,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@gmail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合作:Li20230712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