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盲蝽-危害棉花等作物的害虫

绿盲蝽

《绿盲蝽》,此词条收录于04/23,仅供参考

      绿盲蝽(学名:Apolygus lucorum (Meyer-Dür)),又称绿草盲蝽、棉盲蝽、小绿肓蝽,俗称小臭虫、天狗蝇等,是半翅目盲蝽科昆虫。主要寄主有梨、桃、葡萄、苹果、樱桃、枣等多种果树以及棉花、玉米、豆类、苜蓿、苕子、胡萝卜、茼蒿等数十种作物。绿盲蝽特别在棉花、果园间作的生产区发生偏重,被称为果园杀手。

      成虫体卵圆形,长5mm,宽2.2mm,黄绿色或浅绿色,密生短毛。头部三角形,黄绿色,复眼棕红色突出,无单眼,触角4节丝状,短于体长。前胸背板深绿色,布许多小黑点,前缘宽。小盾片三角形微突,黄绿色,中间具1浅纵纹。前翅基部革质,绿色,端部膜质,半透明,灰色。胸足3双,黄绿色,后足腿节末端具褐色环斑,跗节3节,末端黑色。卵长1.2mm,香蕉形,黄绿色,卵盖浅...,边缘无附属物。若虫共5龄,初孵若虫体橘...,2龄黄褐色,3龄长出浅绿色翅芽,5龄若虫鲜绿色,密生黑细毛,复眼灰色,触角淡...,末端渐浓。翅芽尖端深蓝色,达腹部第4节。

      绿肓蝽在北方每年发生3~5代,世代重叠,以卵在树皮、断枝内和苜蓿、蓖麻茬、茎秆内以及土内越冬。第二年春季3~4月份卵开始孵化,第一、二代若虫、成虫多在枣树、苜蓿、紫云英、枸杞等植物上活动。成虫寿命较长,产卵期30~40天,发生期不整齐。成虫飞翔力强,喜食花蜜。成虫羽化后6-7天开始交配产卵,非越冬代卵多散产在嫩叶、叶柄、叶脉等组织内,外露...卵盖。卵期6~7天,孵化为若虫。6月中旬迁入蔬菜田、棉田,7月达高峰期。8月下旬逐渐迁入枣树上。天敌有草蛉、寄生蜂等,对绿盲蝽有一定抑制作用。

      绿肓蝽在中国除海南、西藏外均普遍发生,以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发生为害较重。在果园内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为害幼嫩组织,如新梢、嫩叶和幼果等。新梢受害,初期在嫩叶上造成许多褐色坏死斑点,随叶片生长斑点逐渐形成孔洞,孔洞边缘不整齐、支离破碎,严重时叶片扭曲皱缩、畸形。幼果受害,初期果面产生水渍状或淡褐色坏死斑点,随果实生长逐渐形成凹陷木栓化斑;刺吸为害斑点多时果实严重畸形,品质显著降低。

      绿肓蝽防治方法有:入冬前,铲除杂草,清除田间残枝,深翻树盘,消灭越冬虫卵,树干涂或缠粘虫胶带等。

版权声明: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自发贡献或转载于互联网,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Li20230712@gmail.com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合作:Li20230712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