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采茶戏》,此词条收录于04/28,仅供参考
采茶戏,是流行于中国江南地区和岭南一些省区的一种传统戏曲类别,种类繁多,各地特色鲜明。当前主要有赣南采茶戏、粤北采茶戏、福建采茶戏、梅州采茶戏、抚州采茶戏、祁门采茶戏和桂南采茶戏等主要流派广泛流传。
一般认为,采茶戏萌芽于明代,于明末清初快速发展,于清康、乾年间最为繁荣,清代出现了众多采茶戏流派“百花齐放”的局面。而近代频繁的战乱与动荡导致采茶戏逐渐衰落,直到解放后才迎来新生,重新开始其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传承和发展之路。2006年5月20日,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采茶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戏剧,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。在音乐上,有着被称作“三腔一调”的曲牌唱腔和“文场”与“武场”分明,各具特色的伴奏形式。在舞台表演方面,则有称作“三绝”的扇子花、矮子步和单袖筒。而在主题与剧情上,采茶戏具有“乡土气息浓厚,贴近群众生活”的特点。采茶戏的传承与发扬,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与历史文化价值。